破除“酒桌迷信”才能刹住吃喝歪风

一种神奇的液体在公款消费的餐桌上彷徨。

随着转变作风各项活动的持续开展,公款吃喝初步得到遏制,名酒、高档酒消费量大跌。但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的记者近日走访12个省市后发现,“酒桌办事”依然大行其道,有的干部对中央规定“左顾右盼”,心态复杂。对300余名基层干部发放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83%的受访者认为目前最经常的公务接待活动仍然是吃饭喝酒。甚至,有基层官员表示,以前联络感情主要通过接待,如今不让吃饭喝酒,一下子无所适从。

联想到前阵子就有媒体曝出,有些地方“转战地下”继续吃喝,不由感慨,看来政策约束、明令规定可以一时管住官员的嘴,却难以根除他们精神上的“瘾”。

其实,官员对酒的需要和依赖,很少真正出于乐趣和享受。甚至,喝酒往往被许多人视为一种负担,笔者就曾多次听过基层官员“舍命上阵”之类的无奈自嘲和怨言。但酒这种液体的神奇之处,正如一些基层干部向《瞭望》记者坦承的那样:跑项目、要资金、想拿到上级部门分配下来的资源,离不开吃喝,“吃饭开道,喝酒提速”;招商引资也离不开吃喝,“接待也是生产力”;“联络”同僚和上级感情要吃喝,酒桌有时还是一条拉圈子、要帽子的“捷径”……

由此可见,公款吃喝之所以盛行,并非官员肚里的“酒虫”作怪,而是他们头脑中的“酒桌迷信”在起作用。而乞灵于酒桌来达成各种心照不宣的利益输送或交换,是因为这种“迷信”在现实中常常管用,以致某种程度上,酒桌俨然成了一些官员的第二“谈判桌”、第二“办公场所”。酒在中国人的饭桌上本就起着润滑作用,在官场文化中更成为一个奇特元素。“酒到位意味着关系到位,关系到位了啥都好说”,这就是“酒桌迷信”的现实逻辑。

而要破除这种“酒桌迷信”,恐怕别无他法,除了严令这种液体在公务接待中少出现、不出现和违规必究,除了让“八项规定”、“厉行节约”常态化、制度化,还必须逐步消除“酒桌办事”的强大“魔力”,剥去附着于酒桌之上的扭曲功能。

要让关系和人情在我们的政治生活、行政运作中发挥不了作用,让规则和程序真正说话。要简政放权,让伸得太长的权力之手缩回去。要给那些不受有效约束的权力戴上紧箍,套上辔头。要管好各级财政预算,让各级人大对“钱袋子”真正把关、审批,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如此,酒风可刹,酒“瘾”可戒。否则,就算 “酒桌”遇冷,也会换作其他各种“桌”盛行。

对公款吃喝的酒桌宣战,对官场生态和一些官员头脑中的“酒桌迷信”宣战,虽然没有硝烟,但显然毫不轻松,任重道远。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具体以相关单位、公司、部门发布的最新信息为准!

相关文章

机场餐饮面条吃出针头

  刘先生在首都机场地下餐厅用餐时,竟从面碗里吃出了一根两三厘米长的“针头”,顿时嘴里鲜血直流。医生建议刘先生做传染病检查。忐忑中,刘先生将首都机场餐饮发展有限公司告到法院,要求其就针头来历作出书面说...

上海将设“迎世博餐饮研发中心”

为期4天的2006上海国际餐饮博览会昨天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拉开帷幕。据组委会介绍,在餐博会上引进“现做现卖”的模式,其实是为2010年世博会的园区供餐热身。上海餐饮行业协会还将设立“迎世博餐饮研发中心...

奥运食谱中的营养 不适应普通人

现代竞技体育早已不再是“一个人的战争”,每一个运动员的身后,都有包括教练、器材服务、医师等在内不计其数的相关人员,对运动员体力、体能、能量动员、肌肉力量和神经反射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提升,其中也包含运动营...

上海拟推餐饮公交及演出一卡通

据《东方早报》报道,在世博会到来之际,为打造上海旅游城市的形象,上海市旅游局拟推出适用于来沪游客的,集公共交通、餐饮、文化演出于一身的付费一卡通。 “上海旅游欢迎卡”将实现旅游景点、公共交通、餐饮、文...

两节前 成都餐饮大检查

为了在节前督促餐饮业做好卫生工作,昨(19)日,省卫生执法总队对成都市的宾馆饭店的餐饮卫生情况进行了专项突击检查。上午10时,执法人员来到大业路的一家酒店,经过检查,执法人员发现这家酒店凉菜间的消毒液...

火锅店设竹笼吸引食客

“在笼子里吃火锅,真是有意思!”昨日(15日),读者王先生致电称,自己在北京安定门内大街一家火锅店里吃了一顿奇怪的“笼中餐”。“店里没有包间,只有一个大笼子!”王先生笑称,被关在笼子里吃饭,感觉很过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