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端餐饮转至内部食堂 当“硬政策”遭遇“软抵抗”
近日,李克强总理提出要逐步实现县级以上政府公务接待经费公开。这一举措使中央“八项规定”倡导的作风建设又朝着制度化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但一些地方转作风仍存在流于形式、虚与委蛇的现象。有的单位在内部食堂以“工作餐”名义举行公务接待,而实际接待标准远超“工作餐”之上。从五星级饭店临时邀请大厨掌勺,鲍参翅肚、名酒名烟一样都不少,“硬政策”遭遇了“软抵抗”。(3月29日新华网)
部分地方政府公款吃喝“转战”内部餐厅的现象,无疑让公众忧心忡忡。这活脱脱的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实版。“地下吃喝风”在自家后院更可以为所欲为,院外大环境中的风声再紧,我这里仍然热热闹闹,而且没有公众关注的眼睛,吃得更加不亦乐乎。内部餐厅成了变相吃喝的“保护伞”,岂不变相架空了有关规定?
将公款吃喝“转战”到装修之精、标准之高,堪比五星级饭店的政府食堂,想必他们在内部餐厅吃的菜、喝的酒,也不会比在外面花费的便宜,民脂民膏照样浪费不误。这分明玩的就是“权力躲猫猫”,这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阳奉阴违的恶劣作风,是“掩耳盗铃式腐败”,本质并没有改变。
李克强总理“过紧日子”的声音犹在耳边,有些地方不但不深思反省,反而顶风作案,转场“内部食堂”,继续拿着公款胡吃海喝,这是赤裸裸的无视中央政策的“下有对策”行为, 是变相的抵抗,决不可姑息迁就和蔓延,必须对此种官场楼陋习叫停,拿“内部食堂”开刀,打掉变相吃喝的“保护伞”,抓几个典型,拿一批官员问问责。不下猛药,看来地方官员吃喝之风的顽症难治。
当然,靠查处躲在内部食堂的吃喝,是治标,真正从源头上整治躲在地下的吃喝风,李克强总理不久前已给出了妙方—“县级以上政府接待费公开”。只要将账本裸晒在了阳光下,权力关进了笼子,撒不了野,政府食堂的地下吃喝自然就会销声匿迹。(长江网 吴永超)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具体以相关单位、公司、部门发布的最新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