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业被信息化应用滞后拖后腿
“目前全国餐饮业信息化水平较低,餐饮信息平台建设刚刚起步,信息化应用处于初级阶段。餐饮业信息技术仅相当于国内零售业8~10年前的水平,与欧洲、日本等外国餐饮业更是无法比较。”这是中国烹饪协会联合全国近30家地方协会历时一年进行的“2013年全国餐饮业信息化调查”得出的结论。
中国烹饪协会认为,当前餐饮企业内部运营管理信息化普遍应用较低,而外部营销信息化应用空间广泛。面对餐饮行业发展的严峻形势,餐饮企业正逐步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以寻求升级突围。据调查,2013年近4成餐饮企业在信息化上的资金投入比2012年有所增加,尤其是中高端餐饮企业。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智能终端的大规模普及,O2O成为餐饮业信息化发展趋势,预计到2015年,中国餐饮O2O在线用户规模将超过2亿人。
信息化应用亟待突破
就内部信息化而言,办公自动化(OA)系统能够实现办公自动化处理,提高企业办公效率,在各行业中已普遍应用。但餐饮业对于OA系统的普及率却相对较低,餐饮企业中的应用比例还不到一半,并且系统利用水平也不高。如信息流程的跟踪与监控、业务讨论、信息集成等有关企业管理、决策支持功能的利用率普遍较低。
同时,连锁餐饮企业也更需要有一整套信息化管理系统,将所有的连锁厨房、采购/物流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联系起来,从而保证产品和服务的品质统一以及运营管理的高效。但连锁餐饮企业在厨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普及率都在4成以下,且受制于资金或人手等问题,采购物流信息化水平也比较低。
就外部信息化而言,在移动互联迅速兴起的形势下,尽管传统媒体渠道的宣传作用仍非常有效,但营销信息化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已有1/3以上的餐饮企业利用微信微博进行宣传推广。也有不少餐饮企业初步形成了利用自主信息平台、第三方信息平台进行营销的方式。
除了自身信息化平台之外,团购、电子优惠券都是餐饮企业利用第三方信息平台开展营销活动的业务形式,尤其是团购,超过一半的餐饮企业都参与过。但总体而言,餐饮企业与第三方合作的规模并不大,依然有超过40%的餐饮企业没有参与过团购或电子优惠券业务,并对此持相对谨慎的态度。预订方式也是以电话订餐为主,仅有不到20%的餐饮企业探索推出了在线预订、支付、选座。
亟待建立标准培养人才
就我国餐饮业信息化发展主要存在的问题,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2013年中国餐饮产业信息化调查报告》中指出,餐饮业信息化尚缺乏统一的标准,使得餐饮企业内部经常出现“信息孤岛”的现象;目前第三方信息平台供应商大多只是“餐饮信息”服务平台,并不是“餐饮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且产品和服务“同质化”比较严重;餐饮企业信息化专业人才短缺,信息化成本较高均是阻碍餐饮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鉴于此,为促进餐饮业信息化快速健康发展,健全完善餐饮信息化服务市场秩序和规范至关重要,统一信息化技术标准也迫在眉睫。中国烹饪协会建议,政府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沟通配合,整合资源,推动餐饮信息化服务产业规范化发展,完善产业发展环境,增强餐饮信息化服务水平和能力,引导餐饮业信息化健康向前发展。
同时,推动餐饮业信息化发展必须有足够的专业人才和资金保障。行业教育培训机构、行业协会组织应共同努力,围绕行业信息化专业要求,强化教育培训,培养满足餐饮业信息化需求的专业人才,并增加社会就业机会。政府有关部门也应出台资金扶持政策,采取税收优惠、专项贴息、低息贷款、财政补贴等多种措施切实支持。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具体以相关单位、公司、部门发布的最新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