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餐饮实行标准化为何不成功?

[摘要] 中餐饮要想发展壮大需要走标准化道路,然而这条道路却对于中餐饮企业来说是个艰辛的历程,为何西方餐饮的标准建设会如此成功,而中餐饮却很难实现呢?
A企业是一家新式的餐饮连锁公司,以中餐为主打,消费档次在中档偏上,其地方风味特色很受欢迎,生意也不错,开了多家连锁店。这类公司时常要注意的事情是,如果是哪道菜加工的过火了,或是哪批包子的馅咸了,或者是顾客多了上菜慢了,弄不好顾客不满之下就另投别家,成为其它餐饮企业的食客。于是公司力求塑造一套标准化的操作程序,既要保持本公司餐品的风味特色稳定,又要通过服务赢取顾客的好感和满意度。

  A企业也向一些国外餐饮连锁巨头们取过经,也将店面装修得挺有氛围,也有详细的员工手册,力求将操作和服务标准化。不过这还不够,因为这一套其它企业也容易做到,A企业决定在餐品的“鲜”字上下功夫,并且提高对顾客的反应速度。比如说,顾客如果可以稍等一下,那么包子、饺子等可以现做;根据提前估算消费量做好的包子必须在三十分钟内卖出,否则不能再上餐桌;菜必须在顾客下单后的半小时内做好,等等。

  改造从后厨开始,引进了一些设备,使烹饪变得“数字化”起来。比如面粉发酵,多少面粉加多少发酵粉加多少水,多少温度发酵多长时间,都有一个比较准确的数字和配比。甚至包子和饺子的馅都能用机器调好料,人工要做的,就是按每斤馅包多少数量的包子和饺子,以及每斤配好的面粉包多少个包子和饺子这个标准,用一块面皮包上馅变成成品放在蒸屉里。而以前负责蒸包子的伙计,现在负责看管电蒸柜——比如把一屉屉的生包子端进蒸柜里,然后就是打开开关,静等若干分钟后就端上柜台,也不用再去看火候,看时间,电蒸柜把时间和温度都设定好了。顾客点餐之后,也不用跑堂的服务员像往日一样叫号,向后厨下指令,点餐台直接将菜单下达后厨,各道菜肴自动流向所负责烹饪的厨师。

  现在,一切都变得比以前可控,员工们所做的事也变得比以前简单,以前要凭丰富的经验和感觉才能做出出色的食品,现在仅靠这套机器就把做出来,而且次品率极低。现在,经验丰富的厨师们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有一两个伙计打下手,那种感觉让自己太像个大师傅了,但现在这种感觉没有了,大家守着一个机器去操作就行。像这样,一批年纪大些的员工们怎么都有些不适应;而年轻的小伙计们对引进这些半自动化设备感到新奇,特别是他们可以不再给大师傅打下手跑来跑去了,这让他们感到轻松。

  不过,时间长了,连这些十几二十来岁的90后和80后也有些不适应了。过去是团队协作,前台一声令下,后厨马上就会热闹起来,或盛上套餐为顾客端去,或厨师们马上就开锅,彼呼此应之间,气氛融融。现在,连大家围着桌子做包子和饺子的场面,也没以前那么火热了。那些设备更象是流水线,大家分布在这条流水线上,成为其中某个环节的一个螺丝钉,每天守着机器设备。后厨的一些大师傅们之前的成就感现在一落千丈,因为他感觉餐馆不再依靠他的经验和技术了。年轻人也觉得每天很无聊,操作越简单,工作越机械,每天重复这样简单机械的工作,兴趣大大丧失。一位80后员工在博客上感叹:“以前是自己牵着一条流水线运作,现在自己是一条流水线上的一个零部件;以前每天觉得在这里工作很有气氛,现在每天完成工作,总是想让自己能尽快逃离这里……”

  在餐饮业,服务和食物质量同等重要,当企业将对顾客需求的快速反应作为竞争力来打造时,服务就显得更重要了,而员工的积极性和归属感则会直接影响服务质量。在员工个人的作用和属性被削弱的时候,A企业需要怎样来调和员工们的心态,激发他们的热情,凝聚他们的归属感?

  【案例分析】

  A企业是一家餐饮企业,在实行技术革新过程中出现了员工对变化的不适,甚至影响到员工的工作心态和热情,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变革中文化适应性建设的必要性。通过文化建设和有效引导,实现餐饮企业因技术变革给员工带来的心理调适的顺利过渡。

  中式餐饮技术革新是大势所趋

  近年来,一大批中式餐饮企业获得了风投青睐,有些已经成功上市,如小肥羊、味千拉面等。为什么这么多餐饮企业,它们会脱颖而出呢?笔者在从事餐饮企业管理咨询和研究过程中发现,这些企业都不约而同采用了烹饪技术革新,借助先进的烹饪设备,减少人为控制环节和因素,达到标准化、流程化运作模式,实现“无厨师”操作的后台加工局面,另外,这些餐饮企业在商业模式上,进一步借助标准化技术手段,连锁发展自己的经营网点,通过快速复制,形成规模实力。

A企业在烹饪技术革新方面做了许多尝试和创新,为了实现食物中的营养不流失,保持蒸菜的原汁原味,同时实现快速上餐,达到60秒之内将客人的点餐送达,烹饪技术革新是提升效率同时保证品质的重要法宝。为此,A企业在烹饪设备上不断研发,一次次试验,不断改进菜品加热技术,减少不必要的流程,以近乎电脑程序化的步骤进行操作加工,打造出了“即营养有快捷”的中国“功夫快餐”。

  为了缩短从客人点餐到送餐到手的时间,许多餐饮企业建设了自己的中央厨房和配送系统,将各类食物原料进行了分类、清洗、加工、装袋、冷藏,做成半成品后再由物流配送到分布在城市里的各个餐厅网点。这样,餐厅实际上已经变为了整个食物加工链的终端。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具体以相关单位、公司、部门发布的最新信息为准!

相关文章

上海餐饮零售4项指标均列全国之首

商务部昨天发布,我国2006年餐饮消费全年零售额首次突破一万亿元大关,达到10345.5亿元,同比增长16.4%,比上年净增1458亿元,比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出2.7个百分点,比GDP增速高...

管家部主管与部门业绩考核标准

考核项目标准考核项目标准1营业指标万元/年18客衣快件洗涤时间3小时2低值易耗费用指标万元19客衣慢件洗涤时间12小时3公用棉织品报损件数件20工服洗涤时间24小时4员工工服洗涤件数件21公用棉织品洗...

餐饮企业如何进行成本控制

近年来,随着国内餐饮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餐饮企业的高利润时代渐渐已成为过去。面对这种形势,餐饮企业在进行资金的再投入和地盘上扩张的同时,也要苦练内功,加强企业经营各环节的成本控制,通过强化内部管理堵住餐...

餐饮推销活动

为搞活餐饮经营,活跃就餐气氛,增加餐厅和食品的吸引力以招揽顾客,餐厅可举办各种类型的活动,如进行赠品推销和食品展示推销等 1、"特殊活动"在餐饮推销学上被称为"EVENT"餐厅出于销售上的需要,根据目...

餐厅接待操作程序(1)

餐饮部接待操作程序一、电话接听程序:1.电话应当在铃响两声以后立即接起,并致以:“您好,****”或者:“中午/晚上好,***”。2.必须保证接听电话时的清晰、礼貌,同时应当让客人知道是哪里,谁在接听...

用餐预订操作程序和实施规则

操作者:预订员(服务员) 准备~问候~介绍~接受~重复~致谢~通知 1.准备: ①准备笔和订单,向厨房了解每道菜的原料是否充分。 ②事先掌握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