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一餐厅两女店员又被酒精炉烧伤 警示:别再用如此危险燃料

店门反锁一把U形锁。一个穿格子围裙的服务员正在吧台擦拭餐具。店内桌椅一尘不染,从门外丝毫看不出任何过火痕迹。

透过门缝问男店员:是什么烧起来了?他摆了摆手,隔着玻璃门往外一推说,没什么。再问,这里还能吃东西吗?他背过身,大声说,不能,今天不营业了!

隔壁也是一家咖啡餐厅,听店员说,看到120救护车来了,接上人,又走了。

附近一家中餐馆门前,几个厨师正站在门口议论,其中一人讲得很详细:

起火时,我正走在店(蜜潮馆)门口,里面白茫茫的,还有几声响,但不是很大,好像是什么小的东西(器皿)爆炸了,以为是小煤气罐。后来,有店员跑出来说,往酒精炉里添酒精时,出事了,爆燃,两个女店员烧伤。有一个还蛮厉害的,脸上、脖子上都烧了,刚开始,她还用手摸一下,结果一整片皮掉了。还有一个,脸上、手上,还有衣服下摆、裤子边上,都烧出了洞,还冒着烟,边上人叫她赶紧甩掉(衣裤),等了一会,120急救车来了,店里的白烟,很快也散了。那个重的可能还不疼,只是吓得傻掉了。裤子上着火那个,轻一点,人还清醒的,大声问,脸上怎么样?去最好的医院!

旁边一人立刻纠正他:她不是说去最好的,是去最近的医院。

一个看上去经理模样的男人说,这是个教训!咱们店也要开一个消防会,特别是酒精炉的使用问题。

“这种酒精炉,起火烧得很快,躲都躲不及,等你扑灭了,人也挨烧了,上次,义乌一个大学生不也是这样嘛……”

赶到位于哑巴弄的消防医院。烧伤科一位医生说,两个烧伤女店员,重的那个已经转到浙医二院去了。送过来时候听她们自己说,是倒酒精时起的火。经过检查,受伤轻的也有10%左右烧伤,主要分布在脸、手、腿部,伤情较浅一些。

病房房门被一个穿格子衬衫的女子反锁,里面还有两个男子(后来打听到一个是受伤女子的朋友,一个是她哥哥)低头坐在病床边,烧伤的女子盖着床单,几人都不声不响。

消防医院烧伤科一位医生感叹,唉,真想不明白,上次义乌酒精烧伤女大学生的事,难道还不够惨吗?她老板难道不晓得?还在用液体酒精?

这时,病房里一个穿西装的男子(伤者的朋友)出来问医生:伤情怎么样,等伤好了,脸上会有疤痕吗?

医生说,整体情况还好,烧伤较浅,疤痕肯定会有,手上、脸上,但不会太大。

“另外一个……可能就有点麻烦了。”

医生所说的“麻烦”,随后我们在检查前拍的一张照片上看到:烧伤较重那个女店员,整个面部、下巴、脖子(喉咙部位)、耳垂下方,都有火烧痕迹,红肿、泛黄,有两处皮肤已经卷曲、脱落。

浙医二院烧伤科主治伤者的邵医生说,这个女孩跟上次义乌的小倩(现仍在浙医二院治疗)烧伤的情况很像,都是给燃烧着的炉子里加注液体酒精时引燃的。以为炉子里的火灭了,其实还有火在烧(酒精的蓝色火苗,有时灯光照上去根本看不清楚)。这么一倒,火很快飞溅开来,先烧到手,再是脸,接着衣服、裤子,酒精跟火一起飞溅,沾上衣物和皮肤,瞬间就烧起来。

“这个女孩没有小倩那么严重,但她烧的都是关键部位,脸、脖子、手,深二度偏三度。怕气管烧伤造成气道水肿,已对她做了气管切开手术,用套管支撑起气管,让她呼吸顺畅。”邵医生说,接下来还要手术治疗,脸上和手上肯定会留下疤痕。

 

通过网上搜索发现,全国范围内使用酒精为燃料酿成的事故,频率还是很高,后果非常严重。

这样的惨痛例子还有很多。我们发现,这些事故都有两个共同特点:

1.作为燃料的都是液体酒精,没有找到一起固体酒精出事故的案例。

2.液体酒精有很强的挥发性,出事都是直接往炉中添加,突然喷出火舌。

既然液体酒精引发的事故不断,为什么还是如此频繁地出现在日常生活中?

昨天下午,我们就这个问题,咨询了杭州消防部门。

“就我们所知,目前似乎还没有具体的法律法规,对老百姓购买、使用液体酒精做出限制。”消防部门一位资深人士讲,“现在日常生活里常用到液体酒精的,主要还是餐饮业。我们分析,不少餐饮业主,是看中了液体酒精成本低、燃烧时热量集中,便宜,好用。相比之下,木炭不容易储存,燃烧时还有烟味;固体酒精则成本较高一些。”

餐馆使用液体酒精和固体酒精相比

到底能省多少钱?

昨天,我们请一位烧烤店老板帮着算了算这笔账。

这位老板说,用液体酒精,的确能省一点,尽管现在大多数餐馆不用液体了,但保不住还是有些人,为了压缩成本,用液态燃料,或者用一部分固体酒精,再加一些液态的,混合着用。固体酒精一公斤大概30块钱,液体酒精一公斤大概5块钱左右。就拿餐厅用酒精最多的锅仔来说,大约要加50克酒精,用固体酒精大概1.5元,用液体的大概0.25元。一份锅仔,燃料钱能省1块多。

一份锅仔最低也要卖三四十元吧?为了省这一块多钱,有什么必要铤而走险,使用极易发生危险的液体酒精?

我们认为,是时候让液体酒精彻底远离餐桌了。

所有商业餐饮,都应该彻底杜绝这种危险燃料!

(另据消防部门介绍,如果遇到液体酒精起火,手边又没有灭火器,首推的处理方式还是用湿布(比如浸湿的毛巾、棉被或衣服)盖火,断绝火源供氧。如果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覆盖物,也可以泼水灭火,但瞬间用水量一定要大,如果水量不足,很可能只是造成酒精稀释、蔓延,反而会扩大燃烧范围。)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具体以相关单位、公司、部门发布的最新信息为准!

相关文章

你的“跷脚” 他可以用

一餐馆在店招上使用“跷脚”两字,“跷脚”商标持有人认为侵犯了他的商标权,要求餐馆停止使用“跷脚”二字并作出赔偿。昨日,成都市中院对这起备受餐饮界关注的“跷脚”商标侵权案作出一审宣判。  法院认为,“跷...

巴人餐饮聘服务员专招大姐大嫂

(晚报记者 何昌钦) 昨日,民营党代表、巴人餐饮公司董事长刘英作出决定:今年10月新开张的餐饮分店,服务员要专聘40岁左右的大姐大嫂。  这个“创意”遭到家人和同事的反对:这绝对是失败的经营手段,有经...

美餐厅“水上漂”83人获救

 新华社电 美国一家位于俄亥俄河上的游艇餐厅11日因系泊设备损坏、河水上涨漂向下游,幸亏救援人员及时赶到,救下83名食客。  肯塔基州卡温顿市消防队长克里斯·基利说,他当天晚间接到杰夫·鲁比水上餐厅顾...

评论:如果餐饮业也被行政垄断……

第二届中国餐饮博览会曝出这样一组数字——“吃喝”渐成中国的朝阳产业:700多万人的厨师队伍,2000万人的从业大军,预计2006年全国餐饮业零售总额可突破1万亿元,人均餐饮消费支出达到800元。   ...

餐饮企业无应急广播将被处以万元罚款

4月11日,在市商务局、安监局、消防局等多部门对庄胜崇光商场进行的4月第二次联合执法检查中,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根据4月对70家商业、餐饮业企业的安全检查发现,不具备应急广播已经成为餐饮企业最突出...

重庆火锅集体加收火锅锅底费 专家称属于垄断

不久前,重庆李家沱的很多火锅店不约而同地贴出告示:从8月中旬起加收10元锅底费,引起当地居民的投诉。消费者不满的是,火锅店“统一”收锅底费10元,还不能让客人把火锅汤料带走。 如今,各家火锅店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