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手续不全,上海“无人面馆”被叫停,这种快餐模式该如何发展?

2017年10月份,许多媒体报道了上海“无人面馆被紧急叫停”的新闻。所谓的“无人面馆”,其实是无人售货机。就像在无人售货机上卖东西一样,顾客通过按键选择,付款之后,机器里就做出一碗面来。

尝过的顾客反应还不错,不过很快被当地食药监叫停。食药监给的理由是,这种售货机属于“超范围经营”,“待补齐相关许可证后有望再度经营”。

也就是说,上海食药监并不是说“不允许”,而是说“手续不全”。虽然直到今天,还没有上海无人面馆的“然后”,不过这种餐饮方式在其他城市开花了。

一种是北京的“无人快餐”。虽然不是面,不过它跟“无人面馆”差不多——顾客选择快餐品种、完成支付之后大约100秒,机器就准备好一份盒饭。而12月份,“无人面馆”在西安上市,至今已经营了三个月。据媒体报道,目前每天能卖出120到150碗面。

看起来或许有些新鲜,其实“无人面馆”“无人快餐”的技术原理并不复杂:在中央厨房制作好半成品,冷冻保存、运输送到无人售货机里,顾客付款后,再完成最后一道工序。最后一道工序是加水、加热,操作很简单,可以轻易地在售货机内部完成,从而实现“无人售卖”。

不过“无人面馆”跟“无人快餐”有一些不同。面需要“加水”,这一步被视为“现场制售”,在监管上不再按照“预包装食品”来管理。经营方没有“现场制售”的许可证,所以也就是“超范围经营”了。而“无人快餐”的最后一步是化冻加热,处于“预包装食品”与“现场制售”的灰色地带,再加上厂家有外卖许可证,也就合法了。可以说,在对无人面馆和无人快餐的执法上,上海和北京的监管部门还是执法有据的。当然,西安的无人面馆,不清楚当地的监管部门和生产者是如何达成一致的,不过能经营三个月,大概是取得了许可证了。

时代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烹饪习惯。生活的快节奏使得人们对取得食物的“便捷”越来越看重。过去作为生活基本技能的烹饪,越来越成为生活的情趣而不是必需。快餐与外卖,无论在营养和口味上如何被吐槽,需要的人也还是越来越多。

工业化快餐的门店实际上就是完成半成品食物的最后一步加工。冷冻物流的完善使得这些门店的重要性不断下降——人们完全可以把这些冷冻半成品买回家,需要吃的时候简单加热就 可以了。在国外,冷冻的汉堡、披萨、薯条、炸鸡、肉排、面条、盒饭……都已经随处可见。只需要有台微波炉或者烤箱,就可以在几分钟的时间内准备好一餐,虽然风味上或许还不能赶上快餐门店,但方便性上却有过之而无不及。

工业化快餐的另一个演化方向是飞机餐和高铁盒饭,它们其实也是“中央厨房——冷冻储运——终端加工”的模式,只是需要终端的加工更加简单快速而已。当这最后一步的“人工”可以被机械操作来代替的时候,“无人面馆”和“无人快餐”在技术上就完全成熟了。

对于任何新兴的食物产销模式,我们都会首先关注它的安全性。在影响食品安全的各要素中, “人”的不确定性是最大的。人参与的操作越多,引入的风险就越高。比如外卖,理论上并不比堂食有更大的风险,但外卖员的素质会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一起“外卖员偷尝食物并吐回去”的新闻,就足以让这个企业甚至行业遭遇信任危机。在“无人”的售卖机模式中,从中央厨房到终端售卖机,食物都处于冷冻状态,既不能吃也不会产生安全风险。监管部门去监管中央厨房以及售卖机,也远远比监管传统餐馆和外卖员要容易得多。

传统的食品供应方式被分为“预包装”和“现场制售”,二者有不同的风险因素,所以监管部门采取不同的监管规范。“无人餐饮”模式介于二者之间,到底该如何监管,或许这种模式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食品行业而言,“无人餐饮”堪称工业化快餐模式之后的又一次革新。不过,它是否能够成为一个“时代”还很难说——现代技术的发展太迅速了, “无人餐饮”还没有完善,“3D打印食品”已经虎视眈眈。跟“无人快餐”这种通过中央厨房预先完成烹饪不同,“3D打印”是把各种原料都制成粉末,作为“油墨”放进打印机中。顾客在操作面板上选好配方,打印机再完成原料混合、加热熟化、打印成型等操作,顾客就得到了“打印”出来的食品。这种模式甚至不需要中央厨房,也不需要冷冻储运,安全性比以中央厨房和冷冻储运为基础的“无人餐饮”还要高。在美国的一些快捷酒店,早餐中的鸡蛋煎饼(pancake)可以用一台机器“现制”,可以看做这种“3D打印”的萌芽。可以想象,类似的机器在中国出现,葱油饼与煎饼果子,或许就会摆脱“路边摊”的草根形象,而成为“3D打印”的高科技食品。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具体以相关单位、公司、部门发布的最新信息为准!

相关文章

2000万元投给他泡泡菜

当某房地产公司老总告诉欧建康,准备拿2000万元来投资泡菜厂时,原本表情自然的他立即僵住了,笑容冻结在脸上,“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昨天,记者从大邑县安仁镇政府了解到,成都某房地产公司老总与欧...

全亚洲美食节在美登场 华裔厨师“开放”中国菜

中新网10月17日电 “中国菜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我们要把它发扬光大。”1978年就开始主持烹调秀的华裔厨师甄文达,在10月15日开幕的第二届全亚洲美食节上热情如旧,积极推广中国菜成为全球性菜系。  ...

洋餐厅禁止性工作者续 经理员工各执一词

东方网实习记者曹之菲、裘颖琼6月25日报道:本网近日曾报道“上海一洋餐厅悬挂告示禁止性工作者入内”的新闻,引起网友关注,一些网友为这则歧视性公告“愤慨”的同时,也对事件的“炒作”性质存疑。东方网记者近...

“菜单英文译法”征求意见

本报讯(记者郭爱娣)昨天,市民讲外语活动组委会就《北京市餐饮业菜单英文译法》在首都之窗、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网站上征集市民意见。市民可以对未列入征求稿的菜名、酒水、饮品等内容进行补充。   本次征...

“草原蒙餐”从蒙古包走向都市

新华网呼和浩特5月3日电(记者 张云龙)北京的小伙子李冉这几天开始为“五一”节到内蒙古旅游做准备,不光是为了领略草原风光,也为了再次品尝蒙古族的传统饮食。“两年前我去呼和浩特,刚一下火车,朋友就请我去...

餐饮店不开发票被罚款千元

时报讯 (记者 李杉 通讯员 陈奕弢 王凌 卓银玲)日前,越秀区地税局对媒体近日披露的两家餐饮店税务违法行为作出查处,两餐饮店被查补营业税费5900余元,并因不按规定开具发票各被罚款10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