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长沙乡土菜向何处去
“无产阶级的家常菜”
顺天黄金海岸大酒店的秘制养生鸡(土菜升级版哦)
2010年的长沙餐饮,乡土菜馆表现抢眼。从城南的新姚路土菜群,到城北的浏阳河沿线土菜群,乡土菜大量聚集城郊。有的升级进入城中央,比如锄禾民间餐馆;有的坚持巩固城郊堡垒,比如湘村柴房;更多的乡土菜在继续打游击,让美食浮动在河东河西、城南城北。
那么,2011年,长沙乡土菜,将向何处去?
乡土菜是“无产阶级的家常菜”
10月底在衡东召开的首届中国乡土菜烹饪大赛,参赛作品如黄鳝炖牛蛙、糊蛋汤、牙签田螺、口味鳜鱼等等,都是实惠型的家常口味。
省餐饮协会副秘书长常国强告诉记者,土菜应该叫乡土菜,是相对城市菜肴而言的。它具有以下特点:原料土产、装盘土气、土法制作、口味土特等特点。创业期的80后和城市工薪阶层尤其喜爱它的价廉物美,吃惯酒楼都市菜的人,也时常去光顾。
这种“无产阶级的家常菜”,重口味,轻工艺。与传统湘菜和新派湘菜比,在价格上,很有自己的市场。
长沙乡土菜馆缘何遍地开花
2009年3月,湘村柴房第一店开业,至今,在长沙已经拥有4家店面。2009年8月,锄禾民间餐馆在四方坪博禧楼旁开业,本月已进军迎宾路,毗邻湘村发现开设“锄禾食尚”。2010年8月,肖志忠离开君庭会中餐馆,远赴天心九峰村,建立“湘菜园”。几乎同时,村嫂人家在九道湾开设第一家分店,而左锅右瓢的王掌柜,也在寻觅商机……而衡东味美思早在长沙站稳了脚跟。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具体以相关单位、公司、部门发布的最新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