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知识手册
目录
第一节 礼仪的含义与礼仪修养
仪容要求
一、发型
二、脸部与美容
三、手部的修饰
四、颈部的美化
职员的服饰要求
一、穿戴选择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 行为举止礼仪
第五节 汇报工作与听取汇报礼仪
第六节 宴会礼仪
第七节 参观的礼仪
礼 仪 知 识 手 册
第一节 礼仪的含义与礼仪修养
礼仪对一个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随着WTO的加入,企业职能的转变,员工礼仪尤为重要。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影响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公民道德行为规范及要求的行为准则或规范的总和。
一般而言,与"礼"相关的词最常见的有三个,既礼仪、礼节、礼貌。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被视为一体,混合使用的。其实,三者不能混为一谈,它们之间有联系,又有区别。
礼貌,指人际交往中,通过言语,动作向交往对象表示谦虚和恭敬。它侧重与人的品质和素养。
礼节,指人们在交际场合,相互表示尊重,友好的惯用形式。它于礼貌的相互关系是:没有礼节,无礼貌,就必然伴有具体的礼节。
礼仪,是指礼节、仪式的统称。它是指人际交往中,自始自终地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自己,敬人的完整形式。礼貌是礼仪的基础,礼节是礼仪的基础,礼节是礼仪的基本组成部分。换言之,礼仪在层次上高于礼貌,礼节。其内涵更深,更广。礼仪,实际上是由一系列的、具体的、表现礼貌的礼节所构成的,是一个表示礼貌的系统、完整的过程。
礼仪可从下面不同的角度进行解释。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一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
从道德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人际交住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也可以说是一种交际方式。
从民俗的角度来看,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必须遵守的律己敬人的习惯形式,也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表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简言之,礼仪是一种待人接物的一种惯例。
所谓礼貌修养,主要是指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社交目的,按照一定的礼仪规范要求,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礼仪品质,意识等方面所进行的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
第二节 仪容要求
一、发型
头发是人体的制高点,在人与人交往中,占据很重要的关注地位。所以要经常洗头,使头发不粘结,无头屑,无异味,通常至少三天洗一次。
男性不应留长头发,卷发,也不准剔光头。基本上要求前不过额,后不及领口,两侧不遮挡耳朵。女性则不应提倡留披肩发,最标准的发型应是前不遮眼,后不过肩。留长头发者在工作岗位时,应事先盘束起来,使形象庄重。不论男女职员都不准在头发上搞花样。
二、脸部与美容
脸部是容貌的核心,必须保持干净。要保持脸上无灰尘,做到勤洗脸,并注意眼角的分泌物。尤其是清早上班之前,都应细心检查,并检查鼻孔内有无显眼的鼻涕或"鼻牛"。
在耳朵眼里,时常会有分泌物的堆积,应时常对之"清理"。另外,口角周围沉积的唾液,实物残渣和牙缝之间,必须随时清除。经常刷牙,维护口腔卫生,在工作日尽量不吃生蒜,生葱,韭菜等刺激性气味的食物,免得在工作或人交往时使接近自己的人感到不快。
三、手部的修饰
作为职员,经常得出席各种社交场合,交住的人也比较多。在与他人交住时,手部是最先,也是最常与人接触的部位,所以平时应注意修饰,保持手部的干净。男同志不留指甲,不戴戒指、手链,女同志不抹颜色鲜艳的指甲油,并保持手部的滋润。
四、颈部的美化
颈部也是人体最容易注意的部位,平时要和脸部一样注意保养,保持颈部皮肤的清洁。给人以精干的感觉。
另外,职员在修饰仪容时还应注意一些场合,不要当众"表演"修饰过程,男同志不在女同志面前照镜子 、剃胡须等,女士也不宜在外人面前梳理头发、化妆、照镜子,因为这些都是不文明、不庄重的表现。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具体以相关单位、公司、部门发布的最新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