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服务员标准”咋比“空姐”还高?
餐饮行业作为服务业,其卫生状况事关公众健康,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水准也事关行业的健康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餐饮行业商会出台一些行业规范和标准,当然是一件有益行业健康发展的好事。
不过,当行业标准连服务人员的外形都事无巨细的有所涉及,甚至要求服务人员必须具有“青春气息”和“时代感”时,如此标准恐怕不仅操作起来难度颇大,更难逃越位之嫌。
现实中,这“青春气息”如何定义,“时代感”如何划分,多大年龄算“青春”,什么款式的打扮和着装算“时尚”,恐怕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尺,而只能是由人们的主观印象说了算。餐馆老板觉得“青春”的,饭店食客未必就觉得够“时尚”,如此模棱两可,无法拿捏的标准,其实根本就不具备现实中的“可操作性”。而这类缺乏测量方法,恰恰极有可能诱发新的歧视与不公。作为“标准”显然不应留下如此明显的马脚和漏洞。
此外,对于餐饮服务人员来说,外形气质如果能够“青春”、“时尚”,当然可能会为餐馆加分,并得到更多客户的青睐,但既然是定义行业标准,显然只能规定底线,而不能要求所有饭店服务人员都具备星级饭店服务员的水准,从这个角度来看,把“青春”、“时尚”这些“锦上添花”的元素也纳入其中,显然并不合宜。事实上,对于餐饮服务人员来说,只要是“身体健康、具备服务意识”的公民都应成为合格的候选者,作为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地方行业商会的标准显然没有越位侵权的道理。 武洁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具体以相关单位、公司、部门发布的最新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