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餐厅请顾客“适量点菜” 剩得少可以打折

热情好客,在餐桌上却变了味。中国人走进餐厅请客,难免会多点几道菜。然而,正是这每桌剩下的那几盘多点后吃不下的“面子菜”,让上海每天的餐厅饭桌上“剩产”无数。记者昨日从市废弃物管理处了解到,在本市平均每日产生的餐厨垃圾达513.6吨,仅地沟油一项就将近40吨。除了正常的餐饮加工剩余下的垃圾之外,因面子而“剩产”的餐厨垃圾非常可观。

为此,本月起本市部分餐馆将试点对消费者友情提醒:“请适量点菜。 ”

吃一半剩一半很常见

“先生,您已经点了5道菜,4个人吃应该已经够了,您还需要再点吗?”如今,本市一些餐馆的服务理念悄然改变,从以往鼓励食客多点餐到眼下提醒适度点餐,这反而让不少消费者感到尴尬。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谈到请客吃饭,“宁剩勿缺”是基本原则,就算明知道大家吃不完,却仍然要多点几道菜剩在桌面上,用来“撑台面”。“有客人一点就是十道菜,但剩下来的菜足足有一半,这种现象太常见了。”昨天下午,记者随机拨通了本市几家餐厅电话调查,长寿路上一家川菜馆的工作人员如是说。3道凉菜,1荤2素;6道热菜,炖炒搭配;再加上一份甜点,这桌由10盘菜构成的餐食组合,享用的人数却往往只有5-6人,加上边吃边聊,等到酒终人散时,桌面上的残羹冷炙剩下起码有一半。

长宁路一家生意火爆的湘菜馆,每天每桌剩下的菜量加在一起也近百公斤;而位于虹桥路上的一家茶餐厅则表示,尽管提倡打包,但迫于面子,很多人请客时对剩菜都会放弃,只有当剩余非常多或者基本没动过筷子时,才会选择打包。

剩菜多餐馆其实也亏本

“剩菜太多,对餐饮企业来说也不算好事。”市餐饮行业协会秘书长段福根说,表面看来,食客多点餐,餐馆收入就越多,但餐馆必须支付餐厨垃圾处置费用,平衡下来其从中并不会捞到多少好处。记者在市容部门网站上看到:餐厨垃圾产生单位委托处置的,处置费最高限价每吨115元。此外,餐厨垃圾产生单位委托收运的,收运费最高限价每吨100元。而实际上,由于餐厨垃圾产量太大,加上高额处置费,不少黑心餐馆便将这些垃圾出售给不法分子,用以制作“泔脚油”。

“其实,只要控制食客点餐量,餐厨垃圾的处置费就不会太多。”昨天上午,市废弃物管理处相关负责人透露,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餐厨垃圾,今后本市将试点在部分餐饮企业实行适量点餐制,即只要试点餐馆做到主动提倡食客适量点餐,就可以享受餐厨垃圾处置费用减免的优惠政策。

从本月起,以本市静安区为试点,选取5家大、小型餐饮企业为代表,今后消费者进入店堂后就能看到类似“适量点餐”的友情提醒。此后,小型餐饮企业可免收餐厨垃圾处置费,大型餐饮企业则享受处置费打折优惠。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只要遵循这个提倡,并满足“自觉不使用一次性餐具”,“适量点餐”,“餐后打包”等条件,有望获得一定的就餐折扣。

餐厨垃圾探索利用新法

有数据表明去年本市共收运餐厨垃圾18.7万吨,日均513.6吨。如何利用这些垃圾,正成为城市一大环保课题。

本市目前的做法是,对餐厨垃圾中的废弃食用油脂再加工,制造“生物柴油”,使这些散发刺鼻臭味的“地沟油”变身为貌似豆油的生物柴油,实现2:1的转换率。至于废弃食用油脂以外的部分,相关人员表示,今后将探索把其转换为为绿化林业有机肥、宠物饲料等的可行性。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具体以相关单位、公司、部门发布的最新信息为准!

相关文章

宜家餐饮饭里现肉虫

从郜先生提供的照片上可以看到饭内的肉虫子郜先生的购物小票 图片提供/郜先生  本报讯 (记者 宛霞) “我很喜欢在宜家吃饭,可吃出了十多条肉虫子不是500元就能解决的。”昨天,郜先生致电本报说,由于...

广州饮食流行移步换菜法

套用成语”移步换景“,形容广州饮食潮流的包容度和更新速度,叫“移步换菜”亦不为过也。   广州人既喜新也恋旧,所以一面是老字号屹立不倒,另一方面也“江山代有才人出”。即使是“坐稳了江山”、攒足了熟客的...

餐饮业界新气象

姚学正 最近,在中国餐饮业界有几桩新闻颇有意味,特辑录于后供广州餐饮界探讨——— 首先是超市就餐,已成消费时尚,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在超市就地用餐。这种方式之所以受欢迎,原因大致有三: 一是大型连锁超...

纽约著名餐厅“奇缘3”关门整顿

由于苍蝇、老鼠和蟑螂横行,上周刚刚向世人推出世界最昂贵甜点、2.5万美元一份“高档巧克力冻”的美国纽约“奇缘3”餐厅不得不临时关闭。 纽约卫生官员称,位于纽约曼哈顿上东城的“奇缘3”餐厅14日晚...

除了蟑螂还有头发 风尚1+菜遭投诉

和好友到酒店消费,本该是件快乐的事情,然而,市民刘先生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风尚1+菜酒店的菜里是刚见蟑螂又现头发,闹得朋友们顿无胃口,找到酒店方讨要说法,对方先给开了个证明,表示如果因为食用了酒店的菜...

美国中餐馆菜单墙“老土” 装潢独具中国味

    不少中餐馆满壁菜单,“土”得“很中国”。(记者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