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江好心厨师收留两名流浪男孩
■陈纪华将汪锦洋(左一)和何明波(右一)接到了家中
东莞时间网讯 汪锦洋,13岁。爸妈离婚后相继抛弃了他。他抱着妈妈的腿求妈妈不要离开,但妈妈还是走了。爸爸则在一天夜里不辞而别。
何明波,8岁。父亲遇车祸身亡,妈妈无力养育他和哥哥,给了兄弟各200元后离家出走。
两名不同遭遇的小孩开始了长时间的流浪,一连几天没东西吃是家常便饭,何明波一度饿得吐血。两个流浪的小孩开始了偷别人的衣服穿,偷自行车卖……
机缘巧合之下,黄江一名厨师陈纪华在租住的村子里发现并收留了这两名无家可归的小男孩,他们的流浪之旅总算结束了。
“如果不帮助他们,十年之后他们肯定会进监狱。”然而,陈纪华本身收入并不丰厚,家庭负担也很重,无力承担两个孩子念书的费用。近日,陈纪华拨 打本报热线求助,希望有好心人能协助他帮帮这两个孩子。如果您想帮助这两名可怜的孩子,请拨打本报报料热线:0769-22111000。
“我抱着妈妈的腿,她还是走了”
陈纪华收留的两名孤儿大的叫汪锦洋,今年13岁,老家在重庆开县敦家镇。8岁的时候,父母离婚他开始跟着妈妈生活。有一天妈妈突然收拾了行李,提着包要跟一个叔叔离开。他哭着抱着妈妈的腿不让她走。但妈妈还是狠下心来,撇开他走了。
去年相依为命的奶奶去世后,爸爸回来办了奶奶的丧事留下了300块后也悄悄离开。
孤苦无依的汪锦洋哭了好一阵子。他原本已经在读六年级了,成绩很好,每次考试都是班上的前五名。这个无家可归的孩子想起妈妈来自广东,他独自坐汽车到了东莞黄江下车。因为谁都不认识,只好在街上流浪,每天饿了就买两个馒头,渴了就喝自来水。
汪锦洋就这样饥一顿饱一顿地流浪了好几个月了。“有时候两天都吃不上一顿饭,饿得我头发晕。”在黄江社贝村,他认识了一帮小伙伴,有时候肚子饿的时候,伙伴们也会买点饭给他吃。记者 刘怀宇 文/图
两天没饭吃 8岁孩童饿得吐血
另一名小一点的孤儿名叫何明波,今年只有8岁,家住英德。他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但被一场车祸改变了命运。父亲被车撞死后,妈妈租了一点地种菜为生,收入很少。2个多月前,妈妈买了很多方便面和好吃的食物之后,给了他们兄弟每人200块。
兄弟二人从此再也没有见到过妈妈。他们越想越难过,一连痛哭了四五天。祸不单行的是,兄弟两人出门后又遇到了一群社会上的小混混。小混混抢光了他们所有的钱,之后何明波又和哥哥走散了。
之后何明波辗转来到了东莞,被送到了救助站。在救助站里,他认识了汪锦洋。
虽然有吃有住,但这里却没有书读。两个孩子并不甘心,他们坐上了一辆到黄江的公交车,之后又回到了社贝村。回到了熟悉的地方,但两个孩子还是没 饭吃,但他们很快和陈纪华的儿子陈铭章等小朋友相识了,一帮小孩经常在一起玩。为了不让别的孩子看不起,两人骗其他的孩子说自己有家,就住附近。
8月15日左右,何明波两天没吃饭了,和陈铭章等几个小朋友捉迷藏时突然觉得头发晕,之后吐了好大几口血。小朋友们知道情况后赶紧到饭店买了饭给他吃。
希望再读书长大帮助别人
陈铭章回去之后,把这个情况告诉了陈纪华。之后陈纪华把两个孩子都领回了家。
陈纪华是一个厨师,一个月收入大概三四千元,妻子收入也只有1千多元。两个孩子都在念小学,马上就要开学了,学费负担也挺重。两个孩子都很聪 明,本质都很好。何明波年龄虽然年龄小,但记忆力特别好,教他背的《弟子规》、《三字经》一下子就会了。为了不让他们因为生活所迫走上邪路,陈纪华愿意每 年都拿出2000元来,供他们读书一直到高中。但这点钱显然还是不够,希望有好心人能够收养他们,或者能够长期捐钱,支持他们上学。
上周五,记者来到黄江社贝村陈纪华租住的一间一室一厅民房。陈的一儿一女和两名收留的小孩正高兴地看着电视。何明波和汪锦洋都换上了干净衣裳。 谈到今后的打算,何明波说了好几回他想读书,不想去救助站了。汪锦洋也希望能再去读书,他希望长大后能赚很多钱,帮助像他们一样的小孩。
厨师新闻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具体以相关单位、公司、部门发布的最新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