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新茶饮之后,似乎咖啡又成为了资本的宠儿

近期不少新锐咖啡品牌获得融资,其中两个互联网咖啡品牌的营销动作很是迅猛,继新茶饮之后,似乎咖啡又成为了资本的宠儿。作为餐饮品牌的观察者,饮品也是需要关注的一个品类,今天笔者就跟大家聊聊,关于互联网咖啡的一些思考。

回顾咖啡的几个属性

功能属性—提神、醒脑

对于国内的大部分消费者来说,至今提到咖啡都会想到“提神”这个功能。不管是清晨醒脑、下午犯困还是夜晚加班,咖啡这一广为人知的功能都构成了主要购买理由。但这个属性有个先天的问题存在——它限制了咖啡的消费时段,一部分消费者不会在晚饭前后喝咖啡,怕睡不着觉,而茶饮在这方面则“讨巧”很多。

场景属性—社交、休闲

不管是以前的咖啡厅,还是现在的连锁咖啡店,它们都承载着消费场景的需求。在新式茶饮门店出现之前,无论商谈、约会、小聚,咖啡店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然而现在很多茶饮品牌,也能满足消费者的场景需求,如果我们观察购物中心饮品店的外摆区域(满座率),会很清晰发现这种变化。

体验属性—品鉴、品味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喝咖啡作为一种爱好,他们开始学会品鉴咖啡。这个品鉴不局限于咖啡的口感、咖啡豆(产地/风味)的选择和冲烤技巧,还包括对咖啡文化的了解、咖啡店的设计方式、消费互动体验以及品牌理念的认同等。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咖啡是一个载体,聚拢着有同一种生活方式或者爱好的群体,很多网红品牌就是这方面的代表。

咖啡的消费需求与市场分化

咖啡的这三个基础属性,对应了市场需求的规模,进而分化出不同品牌的市场切入点。比如满足功能性需求 有便利店咖啡、肯麦的咖啡、85°C等亲民品牌;满足场景需求 的有星巴克、COSTA等商业连锁品牌;满足体验需求 的出现了GREYBOX、SEESAW、星巴克工坊店、Peet’s、% Arabica等精品品牌。

虽然国内咖啡市场的需求在不断扩大,就目前来说,笔者觉得主流需求依旧是前两个属性。具有品鉴需求的消费者虽然在增长,但在整个市场需求中的占比依旧不高,同时,精品咖啡能否打破与规模化之间的矛盾,还有待市场验证。

进一步思考,咖啡的中国市场空间是否真有想象中的大?即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有了喝咖啡的习惯,但消费频次目前看来依旧是瓶颈。新式茶饮也在不断进化,无疑也抢占着咖啡的市场。

互联网咖啡的难点

上下两难

上下两难是目前现状。现有的互联网咖啡品牌,无法达到精品咖啡的要求。全自动咖啡机可以保证效率,但失去了口味的独特性、手冲的价值感。如果是做“亲民”市场,现有的成本结构、门店模型和产品结构又无法提供优势价格,达到足够的流量。 所以就只能切场景这个市场(如瑞幸咖啡有旗舰店、优享店、自提店),星巴克自然就成了对标对象,也就需要面对下一个难题——选址与体验。

选址与体验

场景的打造跟选址有直接关系。选址需要考量线下的流量、客群画像、消费能力等一系列因素,最终使目标消费者与消费场景匹配。 像星巴克就具有成熟选址能力,也是不少餐饮品牌跟随战术的对象。对于餐饮品牌来说,线下门店的选址极其重要,很多时候不是开不了这么多店,而是没有那么多合适的地方开店。

再来说体验,体验是餐饮品牌建设的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它不是空间设计和装修能解决的问题。 体验首先需要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收银员本是品牌与消费者的第一触点,如果砍掉收银员(目前大多为线上购买),谁来满足消费者各种个性化需求,以及为消费者的购买选择提供帮助?在笔者看来,如果餐饮只剩下人机交互,那也就失去了温度。

外带与外卖

那如果放弃体验,做工厂型门店呢?外带门店需要的面积小,选址有弹性,同时还兼具外卖的功能。但是外带门店的覆盖半径很小,基本上500米以外就需要外卖解决。由于咖啡口感衰败快速,使得外卖的覆盖半径往往停留在2公里以内。也就是说,如果要做工厂型门店,点要布的非常密集,才能保证消费者的可触可达。 如果把外卖的损耗和外送成本考虑在内,试想一旦星巴克开始了线上业务,那又会是怎样一种竞争。

产品与价格

笔者觉得,不管切入哪个市场,其价格与价值都应对等,一旦价格脱离了价值的合理区间,“亏本”和“卖不出去”都可能发生。

做一个简单的设想:

亲民的价格=功能价值;

场景的价格=功能价值+服务价值+空间价值+品牌溢价;

品鉴的价格=功能价值+服务价值+空间价值+产品溢价+体验溢价+品牌溢价;

互联网咖啡的价格=功能价值+?

如果单纯用钱去砸流量,能砸出知名度,砸不出口碑,餐饮的产品价值不是被教育出来的,是消费者花钱买出来的。餐饮的基本商业逻辑是要保持合理的毛利率,如果要用高质低价+补贴的打法,其实已不是餐饮公司的做法。

换个角度想,高成本的咖啡豆和精妙配比,真能换来产品的很大差异化么?如果能,需要满足两个前提,喝的人懂咖啡,或者现制现喝。然而事实是,懂喝咖啡消费者逐渐转向了精品咖啡,跟互联网品牌接触的消费者大都通过外卖购买……

餐饮的本质依旧是人

假设一个门店最少需要4个人,1000个门店就是4000名员工,这仅仅是理论值。餐饮有一个特性就是人员流动非常高。在笔者看来,星巴克的成功之处,恰恰就是就是对组织和人员的管理,这需要长时间的沉淀和品牌制度+文化的建设。换句话说,一年时间落地几百家门店有可能,落地后的如何持续运营才是更难的开始。

用互联网的方式经营餐饮无可厚非,前提是理解餐饮的本质。这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基本没有需求是不可被替代的。如果还是按照融资-补贴-流量-市占-垄断-收割的套路,容易被餐饮消费者“薅羊毛”,也有可能会被数据所惑。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具体以相关单位、公司、部门发布的最新信息为准!

相关文章

厨房质量管理

餐饮质量的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说决定着酒店的声誉和效益。厨房是餐饮的核心,厨房的管理垦餐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厨房的管理水平和出品质量,直接影响餐饮的特色、经营及效益。   当今的餐饮市场,竟争异常...

配菜质量控制

从技艺上讲,有相当一部分厨师安于现状,不求上进,这也是造成烹饪技术发展地区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因素。食品原料配份,也叫餐饮产品配份,也叫配菜,是按照标准菜谱的规定要求,将制作某菜肴需要的原料种类、数量、规...

前厅案例——巧施失误补救技巧

[案例] 杜先生帮住在深圳某三星级酒店1202房的住客郑先生结账。酒店按惯例请客人交回钥匙,因杜先生不是住客,不清楚郑先生究竟有没有带走钥匙,便致电联系郑先生,但是联系不上。 于是,杜先生...

排队管理方法

红火的餐厅在吃饭时间都有排队等位的现象,如何对排队进行管理,留住已一脚迈入门槛的顾客,是营运管理者面对的一个挑战。 最近我偶然在北京市春秀路上的两家餐厅--沸腾鱼乡和九头鸟,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事,进而...

酒水部经理岗位职责标准

根据各酒吧的特点和要求,制定各酒吧的销售品种及销售价格 ●制定各种鸡尾酒的配方及调制方法。 ●制定各种酒水的服务方式。 ●制定各酒吧的工作规程。●熟悉酒水的货源、牌子及规格,控制酒水的进货、领取...

如何设计出一家成功的主题酒店

        主题酒店是目前中国市场上能比较好解决酒店同质化竞争的有效方法,不同的主题酒店有其不同的内涵,能迎合满足不同需求的客源群。主题酒店的市场营销目的就在于推出和强化主题品牌及其内涵概念。在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