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师解析“明油”

所谓明油,是指在菜肴烹制勾芡后,根据成菜色、香、味的需要所淋入的油脂。行业上又称淋油、包尾油、打明油或批油。淋“明油”与勾芡的程序紧密相连,也可以说它是勾芡的补充。明油既可以是动物性油脂,如鸡油、猪油、猪骨髓油等,也可以是植物性油脂,如菜油、色拉油、麻油、椰子油、花生油、向日葵油等;此外,还常用到一些复合味油,如葱油、蒜油、花椒油、胡椒油、辣椒油(红油)等。明油是菜肴制作过程中一种特殊的调色、提香、增味、增光泽的烹饪原料,对菜肴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明油的作用 增加菜肴的香气和滋味。通过明油可以增加菜肴的香气,这是由明油的特点所决定的。一方面,由于油脂本身就是具有一定香气的酯类,有些油脂甚至还带有一些特殊的香气,如麻油、猪骨髓油等,淋明油可增加香气;另一方面,明油除具备自身的香气外,还可加入其他调味品经浸炸而制成复合味型的油脂,如葱油、蒜油、辣椒油等,淋明油可使菜肴呈现某些调料的香气和滋味,并随着菜肴的热气飘散,起到诱人食欲的作用,如“葱烧海参”在出锅前淋入一定量的葱油,使成品葱香四溢;“鱼香肉丝”、“红油豆腐”在出锅前淋入红油,则会香辣适口。 某些旺火速成的菜肴,由于加热时间极短,在烹调中所加入的花椒、大料等香料,其香味很难散发出来,必须通过含有这些调料香味的明油来满足调味的需要。 增加菜肴的光亮度。菜肴勾芡后淋入明油,部分油脂在高温的作用下,发生乳化,与芡汁融合在一起,以增加芡汁的透明度,减少芡汁对光线的吸收,而大部分明油则会吸附在芡汁的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油脂,犹如“镜面”一般,可以把照射在菜肴表面的光线反射出来,即形成俗称的“明油亮芡”,使菜肴光亮剔透,提高观感,增强人们的食欲。 点缀菜肴的颜色。有些菜肴经烹调后已具有一定的色泽,如果再淋入适量含有呈色的明油,则会使其色泽更加鲜艳突出,如烹制“干烧鱼”时,淋入红油,可使菜肴更加红亮;制作“清汤羊肉”时,成品汤清如水,装碗后撒上几片香菜叶,再淋入红油,则红绿相映,鲜艳生辉,色泽宜人。 增加菜肴的滑润度。明油是一种润滑剂,可以减少菜肴和锅壁的摩擦,使晃锅、翻锅更容易,从而保持菜肴形状的完美,不散碎;此外,菜肴勾芡后,由于淀粉的糊化作用,使汤汁粘稠,极易粘锅煳底,通过明油,则可以很大程度地改善这种情况。 保持菜肴的温度。由于明油主要分布于原料的表面,就象给菜肴穿上了一层外衣,且油脂的黏性强,散热慢,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降低了菜肴热量的散发速度,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 淋明油的方法 舀入法。先将菜肴的主、辅料过油后捞出,然后在锅中调制卤汁,待勾芡后舀入适量的明油,使芡汁更加明亮,最后倒入主、辅料翻炒均匀,或直接将汁浇于已装盘的菜肴上。该技法有时还需用到明热油,如江苏名菜“糖醋鲤鱼”的芡汁调制,卤汁勾芡后,加大火力,舀入七八成热的色拉油,用手勺快速搅拌,待芡汁呈泡沫状时浇在刚过油捞出的鱼身上,这时由于明油的作用,芡汁光亮且泛出大量气泡,上下翻波,颇为美观。 淋入法。是用手勺将一定量的明油徐徐淋入锅内的菜肴上。根据所淋的位置不同,又可分为沿边淋入法和均匀淋入法两种。沿边淋入法是在菜肴即将出锅时,将明油沿四周锅壁淋入,然后迅速翻锅,使油脂均匀地粘附在菜肴的表面,如“宫保鸡丁”、“鱼香肉丝”、“蚝油牛柳”、“滑炒里脊”等;而均匀淋入法则主要是针对于煎、贴、扒等烹法制作的,且不能随意翻动的菜肴,用手勺将明油徐徐淋在菜肴上,要求各个部位均匀淋到,然后将菜肴整齐出锅装盘,如“扒三白”、“锅 豆腐”等。 滴入法。是为了点缀菜肴的颜色或调剂最后的口味,在菜肴出锅前或装碗后滴入少许明油。该技法主要适用于汤类,明油的量不宜太大,见油珠儿既可(行业中俗称“珍珠油”),如“奶汤鲫鱼”中滴入麻油; “榨菜腰片清汤”中滴入花生油;“清汤羊肉”中滴入红油等。 淋明油的要求 明油的种类和方法很多,且性质、风味各有不同,明油是否恰当,会直接影响到菜肴质量,因此,在淋明油时应掌握其基本要求。 掌握明油的适用范围及用量。明油主要是起到亮芡的作用,故不勾芡的菜肴一般不使用明油(汤类例外),但对于酱爆菜、干烧菜,其汤汁自然稠浓,可以少量使用明油,以增加光亮度;对脂肪含量较多的荤食菜肴,则不需明油,而对脂肪含量较少的素食菜肴,则可适当增加明油量,以补充菜肴中脂肪含量的不足;对烧、扒、熘类的菜肴,因芡汁较多,明油可适当多些,但也不宜过量,否则易使挂匀的芡汁脱落,导致菜肴裹芡不均,菜肴不仅吃口油腻,影响质量,还会造成浪费。 明油要适时,荤素搭配。明油一定要在菜肴芡熟后临出锅时投入,过早会使菜肴懈芡,导致菜品色泽发暗,汤汁浑浊,无亮度,甚至还会带有生淀粉味。凡是荤性菜肴,需投入素性明油,而对素性菜肴,则需投入荤性明油,这样荤素搭配,才能使菜肴的营养更科学合理。 根据菜肴的汁色和口味选用明油。菜肴的颜色有很多种,一般白汁或黄汁菜肴可选用色泽浅淡透明的明油,如鸡油、熟猪油等,对其他汁色的菜肴,须以不掩盖菜肴本身的汁色为原则选用明油,否则会因明油的颜色而影响菜肴的色泽和质量。 明油在口味上必须符合菜肴口味的调味要求,否则就会影响乃至失去菜肴本身所具有的口味特点。如口味较清淡的菜,往往要突出菜肴的本味,应选用色浅味淡的明油,而对口味较浓的菜,常选用呈味较重的本味明油或复合明油,如“辣子鸡丁”需明红油;“葱爆羊肉”需明葱油。 投入明油后,不宜过多搅拌,并且应快速起锅,否则易造成脱芡或结堆现象,特别是烹制要求比较光亮的菜肴时,更应加以注意。 厨房管理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具体以相关单位、公司、部门发布的最新信息为准!

相关文章

16款夏季冰爽小吃

迷你巧克力冻芝士蛋糕酸奶+奶油奶酪+香草精搅匀做一大锅冻芝士,但不像往常那样放进6-8寸大模具,而是放进冰格,浇上融化的巧克力,冷冻以后就变成了一个个mini巧克力芝士块,夏天可以随时拿出来招待客人。...

搓鱼面配方

简介搓鱼面又称搓鱼子,是甘肃省张掖市特有的经典面食小吃。因其成品的形状中间粗、两头尖,酷似小鱼而得名。做法做法略显复杂,下功夫才可学会。做法流程:1、和面擀面皮;面必须有适当的柔软度,太软或过硬都要不...

海鲜粥配方

材料白饭2碗,虾仁80公克,中卷1尾,蛤蜊120公克,鲷鱼片半片,芹菜末2支,姜丝少许,米酒1大匙,盐1大匙,鸡粉1小匙,白胡椒粉适量,高汤3000㏄,米酒少许,白胡椒少许做法 1.白饭放入滚水中煮2...

蜜豆鱼片配方

用料:鲩鱼肉200克、蜜豆150克、红萝卜10克、生姜10克。 调味料:花生油30克、盐10克、味精10克、白糖2克、湿生粉适量、麻油5克。做法:1、蜜豆切去老筋,红萝卜、生姜切片,鲩鱼肉去皮,用刀背...

烹饪工艺操作规范化的思考

烹饪工艺操作最初是以师带徒的学艺方式进行传授的,这种方式缺乏系统的科学化和相对统一而稳定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徒工的烹饪操作只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上世纪50年代后期,烹饪学习从店堂进入了课堂,...

厨师技巧六招创好新菜

林枫,1974年生,河南信阳人,河南烹饪名师,现担任御菜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河南阿庆嫂集团副总经理、行政总厨。 随着餐饮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消费者的口味也在不断变化,这也促使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