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豆浆将淡出餐饮行业
第一个五·一“小3天”临近,又一个食品餐饮消费高峰即将来临,餐饮消费安全工作再次成为卫生执法监督部门、餐饮企业及消费者关注的问题。为确保广大消费者过一个健康快乐的五·一,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我省质监部门加大了对各大食品、餐饮店的监管工作,其中,“自制豆浆、鲜榨果蔬汁加工的卫生条件”被列为检查监督的重要一环,这标志着长期处于放任状态的自制豆浆正式成为了卫生主管部门有法可依的监管对象。
监管空白自制豆浆狂打“擦边球”
长期以来,虽然国家对自制豆质饮品的生产工艺和检测技术方面有严格的标准,但就其生产源头而言,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管理条例,有不少餐饮店正是瞄准了这一政策的“软肋”,打起了自制豆质饮品的“擦边球”,现榨、现热的自制豆浆和花生浆因其低廉的价格、健康的理念一度在成都的大小酒楼及火锅店走俏。
据了解,有自制豆浆服务的餐饮店普遍是用一种简易豆浆机来制作豆浆的,卫生条件参差不齐,缺乏严格的卫生监督,特别是一些中低档的餐饮店,其卫生状况更是令人担忧,消费者饮用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腹痛的情况不难理解。
门槛提高自制豆浆从此要“法治”
因卫生标准严重缺失,自制豆浆已成为广大市民与餐馆饭店最大的纠纷引线。据记者调查,仅2007年下半年,消费者因为饮用了不卫生的自制豆浆而发生的腹泻腹痛事件竟然高达60余起。
四川大学食品学院的专家告诉记者,发生中毒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商家在自制豆浆的加工工艺上出了纰漏。豆类里都含有酶和抗营养因子,在磨浆时高温可以破坏大豆中的有毒因素,一般豆浆要加热到90度,并保持一定的时间,才能破坏抗营养因子。部分餐饮店在加工豆浆时,因加热不足,活性豆粉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素等抗营养因子未彻底“消灭”,由于部分人群对此类物质较为敏感,饮用含有这类物质的豆奶后会引起消化道为主的中毒症状。
豆浆中毒事件频发,也促使有关部门迅速做出了反应,四川省卫生厅曾于今年元月初发出紧急通知,对餐饮单位及旺销食品经营单位要求:“不具备加工制作豆浆条件的餐饮单位,不得自行加工豆浆,原则上不得外购散装豆浆”,首度给自制豆浆加上了“准入”要求。接着,四川省卫生厅和省卫生执法监督总队又联手推出了上述两项紧急通知,整治措施正式上升到“法治”阶段。
如今,五·一小长假将至,执法部门对自制豆浆的“关注”仍未放松,“安全”、“健康”将是对自制豆浆的首要要求。
后记
作为一个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新闻媒体,早在去年,本报就曾对自制豆浆尽早尽快整章建制发出过多次呼吁。令人欣慰的是,这个一度成为广大市民痛心疾首的“监管空白”今年已正式被填补。在省卫生厅、卫生执法监督总队两项通知出台后,记者也对此前自制豆浆十分热销的餐馆进行了探访,结果令人满意,几家餐饮店表示,关于《决定》提到的问题,引起了他们的绝对重视。羊西线某知名餐饮店老板告诉记者,“在报纸上看到自制豆浆的危害后,我们立即停用了自制品,只卖正规厂家生产的有QS认证的产品,我们必须为消费者的健康负责。”看来,为了保证卫生饮食,自制豆浆将淡出餐饮行业。本报记者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具体以相关单位、公司、部门发布的最新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