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KE海鲜缘何从生意火爆到门庭冷落
2015年春节后与家人闲逛至深圳海岸城,远远望到TAKE海鲜超市,有一些兴奋,因为TAKE之前找过我洽谈品牌设计以及空间设计的事宜,虽然也许理念问题没有进行合作,这次看到,还是想看看他们调整的如何。
TAKE海鲜
我还记得一年前,在海上世界看到TAKE时,对海鲜超市的模式惊讶,对TAKE生意的火爆赞服。
不过,我依然发现品牌视觉及空间上一些问题,跟对方阐述过。也许是竞争对手少,或者说当时没有,即使一些毛病,也让这家餐厅人满为患,生意红火。
之后的一年,逐渐出现了类似的众多品牌:海先生,虾海岸,8号水产等等,生意都很红火。这次在海岸城,就是想看看一年后,在竞争变激烈时,TAKE能否保持住。
让我大失所望,或者我根本无法想象的是,TAKE已经沦落到4个品牌中生意最差的一个,甚至够狠的说,根本没生意。
周围的店口都坐满了人,唯独这家店门口的座椅全空,无半点人气。我们再看看只相隔一家店的8号水产,门庭若市,而且还能看到里面等位的人。
为什么相隔不到5米的同一家店,却是如此极端的表现?
原本具有先天优势的独创品牌TAKE为何沦落到被消费者无情的抛弃,我可以想见TAKE的老板看着这样的情景,心里该如何不甘,如何捉急。
以下是我的拙见
8号水产环境
不可不说,8号水产在多数人流的入口位置,有截断顾客的可能,我也是先走到8号去参观,然后再去TAKE的。但即使这个理论成立,还是有很多人走过去TAKE那边,因为海岸城有足够的人流,8号一家店是吃不掉的。
8号水产
8号的整个设计丰富,饱满,时尚,符合了当下餐饮个性风格的表现,也满足了现在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当然,就餐模式这里就不探讨,毕竟都大同小异)。
即使像我这样不熟悉这个品牌的人,我都愿意走进去尝试下。看到人多,等位,我还是想去看看隔壁的TAKE,毕竟选择是有很多的。我带着赞美的心情走出8号,走去隔壁的TAKE。
TAKE海鲜
哦,天哪,这是TAKE吗?是海上世界那个品牌?真个颠覆了我的认识。几乎空无一人,就2个人坐里面,我感觉像包场了。门口的BOY服务员好像也察觉到了我的感叹,有点不好意思的叫我们进去试试。我当时就想,我还是回去8号等位吧。
大家到这个时候,看到2家的空间,想必你和我一样,一定去8号,要不就去20米外的海先生,一定不去这家TAKE。因为感觉不到任何体验。
这个店里,非常空旷,设计平庸,主题平淡,色调寡淡,特别感觉像大排档,特别是左边白色空白的墙和廉价木饰面的搭配。总之,我也不知道如何来评价一个失败的空间了。
一个失败的设计,将断送一个优秀的餐饮品牌。
我来给TAKE支招。
TAKE拥有足够好的地理位置,从广场就能看到。一是留住从8号出来的客人,二是让人首先奔你而去。这都需要TAKE必须有足够自己的个性,能够吸引顾客。
而目前TAKE根本不具备,基本一看TAKE,这么差劲,都去8号等位了。
那么餐厅如何做出自己的个性?
1:定位出业态模式,消费群等等,他们喜好什么,追求什么。
2:TAKE作为首创品牌,具备的优势,个性是什么?
3:现在各大品牌都在走工业风,消费者其实也是有审美疲劳的,能不能做出自己的个性?
以下就是曾经我们探讨的意向图
这种空间的就餐体验,怎么都比现在的好啊,再结合当下流行的复古、文艺、工业、酒吧等风格,创造出一个新的海洋时尚餐厅没有不可能。TAKE,你知道我是多么心痛吗?
也许是加盟店,也许是老板自己设计,也许设计费便宜,也许......再多的也许,最终都以惨重的亏损作为代价,值得吗?
所以,一个品牌的脸(视觉)是多么重要,餐饮品牌的视觉(包括品牌视觉,空间体验视觉)传达出品牌的个性、气质、营销等等。希望我的餐饮朋友们,以此为界,不要犯这样的错误。
以上是本人的小小拙见,不足请包含。别给小弟说产品,以产品相同的情况下,TAKE完败;产品不足的话,更败。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具体以相关单位、公司、部门发布的最新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