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兴:宽容之城要学会兼收并蓄[图]
李泽兴
41岁,重庆璧山人,原广州重庆商会副会长。21岁在新华路从事服装批发,11年前南下广州发展。4年前转向经营餐饮,最多时拥有4家大规模重庆餐厅,资产数千万。
人物素描:以酒会友的千万富翁
广州天河体育场附近,有一家颇具规模的“陶然居”。7月19日傍晚,记者在四楼电梯门口向身穿统一黑色制服的服务员打听“李总”,收银台里一个穿T恤、牛仔的精瘦男子闻声迎了出来。眼前这个打工仔模样的男子就是广州最出名的重庆餐饮老板李泽兴。
李泽兴直接把记者带到靠窗的一个餐桌,让服务员上菜上酒。“我习惯边喝边聊。”见记者对他的穿着感兴趣,他解释:虽然做了近20年的服装生意,但本人一直对穿着不太讲究,在广州就爱穿T恤加牛仔裤,“穿其他的太拘束”。以前四川商会拉他加入,就因为规定要穿西装,被他拒绝了。
采访时,李泽兴频频给记者倒酒,并且总是以身作则一饮而尽。半小时不到,已是三瓶啤酒下肚。他说,这是搞餐饮养成的职业习惯。
在江湖历练多年的李泽兴身上至今保留了重庆人特有的耿直。采访中途,他多次离席,返回时双脸泛红。“在广州发财,靠的全是朋友,任何朋友来了我都得敬几杯酒。”其间,一个在广州服役的军官找他帮忙联系转业安置,他应承了下来,不停地在走廊和办公室打电话。有个关键人物没接电话,让他有些紧张:“重庆崽儿说到做到,承诺了的就一定要兑现,对朋友不能失信。”
记者离开时,他匆匆打个招呼,便一头扎进了一个包房,开始了又一轮夜生活。
核心对话:重庆人敢赌敢闯
记者:结合创业经历谈谈重庆人性格对你的影响。
李泽兴:我14岁辍学,至今没多少文化。16岁,我就跟舅舅学木工,每天只吃两顿,两个月才挣26元,只够买一件衣服。
18岁起,我开始在陈家湾和石桥铺当裁缝,几个人挤一间屋,白天缝衣服,晚上就把缝纫机当床睡。那时75元一个月,每天要做5件衣服,那种艰辛一言难尽。璧山农村老家修了一楼一底的砖房,是我当时最大的成就。
1986年,我开始在新华路搞服装批发,每天坐109路把大包服装从石桥铺车间扛到新华路。自己又当棒棒又当老板,做一件衣服利润有5至10元,工作累得死人。当时的愿望,就是找够10万元就洗手不干了。
我这个人唯一的优点就是敢赌敢闯,胆子比任何人都大。11年前,我跟重庆一些服装老板到广州发展。自产自销的服装外销俄罗斯等地,利润高了不少。
4年前,我看到重庆菜在外地生意很火,便主动回重庆联系了陶然居、外婆桥等品牌加盟。对餐饮一窍不通的我一次性就投入几千万。现在,我的资产已经上千万。
重庆人都很坚强。我最难忘的是1997年那场劫难。当时我生了场大病,在医院躺了一个星期。偏偏厂里死了个工人,唯一的面包车也莫名其妙地被烧毁。一个生意伙伴设下的陷阱又让我赔了几十万。那时候,感觉整个人都要崩溃了,最后还是咬牙硬撑了过来。
重庆人骨子里有种抗暴精神。一次,我的一家新店在装修时遭遇当地黑恶势力威胁,对方扬言要派上百人来砸场子。我一发狠,动员所有老乡朋友,准备和他们血拼。结果对方一看我们和他们玩命,自动退缩了。后来,黑白两道的人都说:重庆崽儿有性格。
广州人兼收并蓄
记者:广州人和重庆人性格上有什么差异?
李泽兴:广州人务实,对市场感觉特别好,接受新事物的速度特别快,很有团队意识,在生意上喜欢传帮带,有钱大家赚。他们包容、不排外,从来没人认为我们是来抢饭碗的。
我是农民出身,文化不高,但从没碰到一个因此嘲笑和打击我的广州人。相反,他们都愿望和我交朋友。广州的兼收并蓄让我有一种亲切感,没觉得自己是一个外乡人。这里吃得好、住得好,是一个适宜创业、生活的好地方。
重庆人耿直,讲义气,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但是重庆人不团结,喜欢拉帮结派,时不时搞点窝里斗。重庆人潜意识里有种等级观念,始终觉得农村人低人一等。除非你生意做得很大了,他们才会稍微尊重你一些,但背后仍把你当成暴发户。
酒文化彰显重庆魅力
记者:广州号称美食之都,在他们地盘做餐饮是否有班门弄斧之嫌?
李泽兴:广州饮食和重庆饮食属于不同风格。重庆火锅、毛血旺等能让他们间接感受码头文化。到我店里来的客人,我有时间都会亲自作陪,喝酒是最重要的交流。我每天都要喝上10来瓶啤酒,经常喝到输液。但第二天,我还会接着喝,决不拉稀摆带。来的朋友其实就是冲着重庆人的耿直,图的是个高兴热闹。
我最近特招了个助手,能喝5斤白酒。平时他出场机会并不多,因为他一参与,就很难体现重庆人的豪爽,别人下次也不敢来了。在广州人眼中,重庆的酒文化别有韵味。商业政策应抓大放小
记者:广州和重庆都是具有包容性的城市,为什么大家更愿意到广州发展?
李泽兴:广州的开放是落到实处的,外地人在广州做生意,与本地人享受完全同等待遇。
广州人办事讲究效率,做生意的最怕过程繁琐,政策很活。比如一些小工厂在发展阶段,相关部门会一路开绿灯,不给你设置任何门槛。政府部门比较好打交道,找他办事不用送红包,吃顿饭就把问题解决了。但他们对跨国公司、大企业管理是很严格的。
重庆近几年总的来说发展不错,如果能更开放一些,前景会更好。个人感觉重庆太照顾大企业,对小企业太苛刻,不利于中小规模的民营企业发展。建议重庆在经商限制上应该“抓大放小”,多给中小企业一些发展空间,才能让更多的人富起来。
当年跟我做服装的40多个工人,到广州后如今个个都是百万富翁,连驾驶员也混成了大老板。希望重庆今后也能经常听到类似的好消息。普鲁斯特问卷1、你认为最完美的快乐是什么?答:生意好心里就高兴,朋友聚在一起喝酒打牌就快乐。.2、还在世的人中你最钦佩谁?答:当年一起做服装生意的韦老大。3、你最珍惜的财产是什么?答:朋友。4、你最看重朋友的什么特点?答:讲义气。5、如果能再选择的话,你希望让什么重现?答:去年盲目投资亏了一千万。我希望从头再来,考察好再投资。
记者手记
李泽兴的经历很传奇,可以说是最“草根”的老板。他身上保留着典型的码头文化痕迹,喜欢邀朋唤友,喜欢大碗吃肉大碗喝酒,喜欢四处闯荡。作为自幼经历磨难的重庆人,他骨子里有股永不言败的精神。
去年盲目投资,加上“火锅老油事件”影响,他亏损上千万。但他并没放弃在广州推销重庆美食,而是天天陪酒,企图用重庆人的耿直换取广州人对渝菜的认同。
记者写稿时,他专程从广州打来电话,希望不要提重庆人窝里斗的那几个例子,“影响不好。”联系起此前他和工人一起同甘共苦的往事,和他反复强调的“重庆人要团结”、“政府要扶持一下中小企业”,记者感叹:如果我们的人文精神能形成一种信念,成为城市的灵魂,何惧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精彩语录:重庆人都很坚强,骨子里有一种抗暴精神。重庆人不团结,喜欢拉帮结派,时不时搞点窝里斗。潜意识里有种等级观念,始终觉得农村人低人一等。重庆在经商限制上应该“抓大放小”,多给中小企业一些发展空间,才能让更多的人富起来。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具体以相关单位、公司、部门发布的最新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