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业的金钥匙

 色香味俱全的中餐美食令世界垂涎三尺。

  洋人爱中餐

  圣诞夜,美国纽约曼哈顿华埠披露街9号的“鹿鸣春”食府,食客依然排着长队。赚得盆满钵满的老板说:“来餐厅用膳的非华裔要比华裔多很多。”有人说,假如一天美国的中餐馆全消失了,美国人就要饿肚子。因为,美国人每天平均消费250多万份中餐,美国中餐馆逾4.6万家,年创200多亿美元的销售额。

  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进行的调查《世界眼中的中国》显示,中餐仅次于长城和功夫,成为“中国象征”。中餐能上全球的餐桌,这自然有自身的魅力,更离不开勤劳的华人中餐业。

  产业待转型

  遍布全球的20多万家中餐馆仍面临种种问题:家庭式管理不专业,菜式口味过于“本土化”,恶性竞争,消费水准中低端等。这些不仅导致华人中餐业不景气,更可怕的是,让中餐甚至中国文化在海外的形象大打折扣。

  世界权威餐厅指南《米其林美食指南》显示,在法国数以千计的中餐馆中,名列榜单的高档中餐馆仅有两家。数量虽少,但这让海外中餐业看到了信心:华人中餐业实现华丽转身,关键在于转型。

  传统不能丢

  新世纪初,以客人选料、现炒现烤的特色见长的自助餐风靡一时,为当时不景气的华人餐饮业注入一股活力。后来,这种背离中国传统就餐文化和照抄照搬洋式的转型模式,成为华人中餐业转型探索中的反面案例。

  美国《世界日报》报道称,在美国纽约美食界,一家名为“西安名吃”的中餐馆正闯出名堂,以传统的手工拉面和辛辣的中式口味为特色的“西安名吃”已注册为商标。经营了五年的华人父子搭档,正在探索建立餐馆集团的发展模式,还要把“西安名吃”推销至全美。

  无数案例证明,中餐产业转型不能摒弃中国传统文化。日本有家大明火锅,把川菜火锅精调成了一种文化品味,每道菜都蕴含文化寓意。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秘书长杨柳颇为赞同这种经营方式,认为这代表着中餐发展的一个方向,“既有中国美食,又有文化底蕴,已经是一个交际的场所。”

  海外华人的经济支柱中餐业,步履蹒跚地走过了百余年旅程后,该如何迎来一个全新时代?这仍需整个产业不懈地探索。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具体以相关单位、公司、部门发布的最新信息为准!

相关文章

英国出台新餐饮卫生检查法

据英国《英中时报》报道,英国食品标准局(Food Standard Agency, FSA)近日公布了一份新的餐饮食品业卫生检查办法。  包括超市、餐馆、外卖店、酒吧、咖啡厅和旅馆等涉及外出就餐或食品...

“消毒餐具包”谁付一元钱成争论焦点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与循环经济的深入人心,一种由专业消毒公司提供的“消毒餐具包”悄然出现在我市中小餐馆。这种包装可反复使用的碗、筷、碟等全套餐具的“消毒餐具包”,因其环保、便捷而为不少餐馆与消费者所接受...

5月18日四川国际啤酒美食旅游节

昨日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由四川省对外友好协会、金牛区政府主办的2007四川国际啤酒美食旅游节将于5月18日在“一品天下”开幕,将持续到10月上旬。  据介绍,2007四川国际啤酒美食旅游节的主题活...

因卫生部门贴错标识 美国一餐馆生意惨淡

 美国俄亥俄州费尔菲尔德县卫生部门给几家未交执照费的餐馆贴“关闭”标识时,一时疏忽“误伤”一家比萨饼店,导致这家店当天生意惨淡。美国合众国际社20日报道,这家店老板亨尼·霍克说,遭贴错标识那天正值周末...

沪上餐饮业也加入折扣战

金融危机当前,沪上餐饮企业也不得不开始松动价格线。日前,棒约翰发起了一项名为“9元风暴”的促销活动,第一食品商店也酝酿在2008年最后一天进行史上首次“特卖日”,与此同时,豪享来、永和豆浆等餐饮企业也...

俏江南新开两家私房菜和蒸菜餐厅

荣雪晶3月14日报道:知名餐饮服务管理集团俏江南今年3月将在上海新开两家餐厅,分别是以燕鲍翅为主的俏江南私房菜餐厅,以鲜果吧,各式蒸菜、各国红酒、干邑、威士忌为主的俏江南Cuisine & B...